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(初伏、中伏、末伏)
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,至9月3日结束,分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共40天。
初伏:公历2020年7月16日(农历五月廿六)——2020年7月25日(农历六月初五)
中伏:公历2020年7月26日(农历六月初六)——2020年8月14日(农历六月廿五)
末伏:公历2020年8月15日(农历六月廿六)——2020年8月24日(农历七月初六)
加强伏:公历2020年8月25日(农历七月初七)——2020年9月3日(农历九月初三)
三伏贴,是一种膏药,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(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),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,以减轻冬季气喘发作的程度。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,结合中医中的针灸、经络与中药学,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、热性刺激,从而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三伏贴根据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、复发或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,以鼓舞正气,增加机体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三伏贴可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宽胸降气,健脾和胃,鼓舞阳气,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,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,从而达到振奋阳气、促进血液循环、祛除寒邪、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。
肺系疾病:体虚感冒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应变性鼻炎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扩张、慢性咽炎、鼻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、肺气肿、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心脑疾病:冠心病、脑血管病(症属寒凝经脉者)
胃肠疾病:慢性胃炎、慢性结肠炎(症属脾胃虚寒者)
妇科疾病:月经病(如月经不调、痛经 症属寒凝胞宫者)
肾系疾病:慢性肾病(症属肾阳虚、阴寒过盛者)
风湿病: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强制性脊柱炎(症属阴寒内盛、经脉淤阻者)
1、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,一般成人贴敷6-8小时,儿童2-4小时。根据个体差异,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。贴敷期间,慎食辛辣、海鲜、羊肉、蘑菇等发物。
2、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。
3、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、灼热、疼痛感觉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清除局部残余药物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
4、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,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。在贴敷期忌食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。不要吃高蛋白、虾蟹类海鲜。贴药当天不能游泳,4-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。 [1]
5、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、生活上有所节制,不要贪凉。要远离空调,因为进入空调房后,皮肤毛孔收缩,影响药物的渗入;还应少吃冷饮,冷饮不但伤及脾胃,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影响疗效。
6、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,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,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,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。
贴穴注意事项:
穴位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,对贴敷药物过敏者要提前告知不适就马上停药。
贴敷后应观察皮肤有无过敏、皮疹及糜烂溃破现象,一旦有不适情况,应立即停用。
穴位选择原则:
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,每次穴位总数在6-9个为宜,不得超过。
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使用的方法,每次贴敷一组穴位。
同一个穴位不宜连续贴敷或者贴敷时间过久(不超过8小时),以免过度药物刺激造成皮肤损伤
贴敷步骤:
1、选择体位:根据提供的病症选取须贴敷的穴位,采取适当体位,使药物能贴敷稳妥。
2、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:贴敷穴位要按照常规消毒,温水局部洗净或用75%乙醇棉球进行局部消毒,然后再敷贴。
3、固定贴敷好三伏贴。
4、贴敷时间:一般每次起伏前三天(可任选一天)贴敷效果最佳。贴敷具体时间,根据贴敷者身体情况及耐受力为度。一般每帖保留4-6小时,不得超过8小时,若不适可提前取下。
5、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。
6、出现皮肤过敏,难以耐受的瘙痒、疼痛感觉应立即终止贴敷。
7、贴敷穴位有创伤、溃疡、感染或者比较严重的皮肤病患者,不建议贴敷。孕妇禁止贴敷。
8、出现局部皮肤潮红、轻微红肿、小水泡、微痒、烧灼感、色素沉着等情况,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,不需要特殊处理。若出现范围大,可外涂抗过敏药膏。
9、贴敷后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爽,不要搓、抓局部,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,防止对局部皮肤进一步刺激。
贴敷穴位及方法:
1,小孩反复咳嗽感冒取穴:小孩咳喘必选七个穴位:天突、膻中、大椎、双肺腧、神阙、命门、双膏肓。小孩的病单纯,一般没有其它杂病。
2, 成人哮喘支气管炎等取穴:七个穴位天突、膻中、双定喘、双肺腧、神阙、命门、双膏肓。
3,有肺气肿、肺心病的在七个必贴的穴位基础上加上(双心腧)
大椎穴位置,第七颈椎棘突下是大椎穴,也是退热最好的大穴。
4' 肾亏虚咳(老年病人一咳嗽就尿裤子):在七大必贴的穴位基础上加(双肾俞)
大椎穴旁开0,5寸是双定喘。
风门穴位置,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,5寸。
肺俞穴位置,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,5寸。
膏盲穴位置,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。
心俞穴位置,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,5寸。
主要穴位对应调理的疾病
1、大椎穴(一个穴位):
高血压、记忆力减退、颈椎增生、上肢麻木、头晕脑胀、脑供血不足、颈椎病、椎管突出、椎管狭窄、颈椎酸麻胀痛。
2、肺腧穴(两个穴位):
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失眠、肺炎、气虚、肺心病、肩周炎、胸闷气短、肺部动脉硬化、呼吸系统及粘膜系统疾病。
3、心腧穴(两个穴位):
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缺血、高血脂、动脉粥样硬化、
4、胃腧穴(两个穴位):
浅表性胃炎、胃溃疡、习惯性便秘、腹泻、腹满胀气、消化不良,胃寒。胃凉等各种肠胃疾病、轻微糖尿病。
5、肾腧穴(两个穴位):
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肾虚引起的腰脱、腰间盘内外突出、腰肌劳损、各种腰疼,
6、长强穴(一个穴位):
高血压、泌尿系统疾病、前列腺炎、妇科疾病、尿频、尿急、痔疮等。
7、承山穴(两个穴位,每条腿部一个):
高血压、腿抽筋、脉管炎。静脉曲张、各种下肢疾病。
8、虎门穴(四个穴位,每条腿部两个。分为内虎门、外虎门):
半月板损伤、滑囊炎、膝盖积液、滑膜炎、风寒湿引起的各种下肢疾病,关节炎等。
几种病症的系统调理穴位组合:
1、高血压 13 穴:
风池穴(2 个)、大椎穴(1 个)、心腧穴(2 个)、肾腧穴(2 个)、环跳穴(2 个)、尾强穴(2 个)、虎门穴(2 个内虎门)
2、胃肠 4 穴:
肾腧穴(2 个)、胃腧穴(2 个)3、妇科 5 穴:
肾腧穴(2 个)、长强穴(1 个)、秩边穴(2 个)4、肩周 6 穴:
肩井穴(2 个)、肩稍穴(2 个)、肩夹穴(2 个)5、风湿、类风湿、痛风:
先找痛点,没有痛点从虎门穴开始,寻找原始发病点,依次贴敷。
如有疑问,请联系厂商13549675661。